唱响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关于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考
●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目的、发展布局、发展要求、发展方法、发展动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论。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科学发展观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探索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在新的高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起点,当代中国又走过了成就辉煌的十年征程。
辉煌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新形势下,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在新的高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唱响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论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目的、发展布局、发展要求、发展方法、发展动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论。
这一科学理论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目的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权益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的认识。
这一科学理论强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布局的认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以及这四大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战略思想。强调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探索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
这一科学理论强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要求的认识。发展必须具有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发展观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贯彻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全面,是指发展要有整体性,不仅经济要发展,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为我们深入把握发展要求指明了方向。
这一科学理论强调统筹协调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方法的认识。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将统筹兼顾上升到发展的根本方法、根本原则的高度,进一步丰富了统筹兼顾的内涵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着眼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思想。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并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等。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方法认识的深化。
这一科学理论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动力的认识。我们党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发展动力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主题。科学发展观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思想;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思想;强调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等等。
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发展就要被开除“球籍”。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科学发展观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发展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对发展的要求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围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探索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独创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入探索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思想理论成果。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强调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等等。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思想;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的世界形势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提出近10年来,我国持续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平稳程度高的重要发展时期,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创新性、指导性得到了充分彰显。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来坚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具有前瞻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贯彻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既是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定位,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它深刻启示我们:发展仍然是硬道理,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离开了科学发展,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难以保证,甚至会误入歧途。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继续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加强对以人为本的认识和实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强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实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及城乡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着力改变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确反映和协调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要求与利益关系,不断加强对统筹兼顾的认识和实践。社会是越发展越复杂,而社会越是复杂,越应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应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共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加强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实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领域,今天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保持改革措施的连续性和配套性;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既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又努力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有机衔接、协调推进,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上一条:复兴之路 富强之路 幸福之路
下一条:“最美铁警”90后 李博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