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重要通知 青春动态 院系新闻 上级精神 返回首页
  首页 > 社会实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第五期简报
【发布日期: 2016年07月27日 08:32】

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7月26日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峥嵘岁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红色留声机”红色教育调研实践团侧记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老旧的留声机传出吱呀的歌声,思绪仿佛也飘到那年、那人、那峥嵘岁月。2016年7月中下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团委组建的“红色留声机”实践团辗转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保定市三地,分别到李大钊纪念馆及故居、潘家峪村及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平山县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等河北省著名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红色教育体验和调研实践活动。

到纪念馆了解书本外的革命先驱

     7月16日,“红色留声机”实践团在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进行了参观调研活动。队员们在纪念馆内、外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全面深了解了李大钊先辈的革命事迹,又对李大钊纪念馆的日常接待和宣传教育工作做了深入的调研活动,并和纪念馆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就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队员们也收获了新的认识和思路。“印象中的李大钊是在语文课本中,那个不屈不挠的父亲、那个宁死不屈的壮士,那个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家。今天来到这里,刷新了我们对于李大钊的记忆,对于那个很早从语文课上学习的李大钊,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红色留声机”实践团的队员张萌说到,“希望大学生更多地能走进纪念馆,了解这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伟人。”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抗日战争中,在华北平原上有一个地方,我们不能忘记,同学们要去看看,那就是潘家峪。7月17日早上出发,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实践团到达了潘家峪村。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我八路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潘家峪成为抗日堡垒村,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极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攻不进的抗日堡垒,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必欲除之而后快,丧心病狂地把潘家峪人民斩尽杀绝。实践团虽然赶上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内装修,未能一睹纪念馆全貌。但有幸遇到了潘家峪惨案幸存者的后人、复仇团员的后人、现任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顾问已过古稀之年的潘贵清老先生。那日,正值潘贵清老先生73岁生日,老先生依然赶到潘家峪纪念馆为游客还原潘家峪惨案的现实,讲解和宣传。小分队在这里看着、听着、用心感受着、用笔记录着,他们希望能写点什么,让后人能时刻“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去革命圣探寻红色记忆

    实践团辗转到达了被誉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在这里走访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碑,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央领导人旧居和办公地,毛泽东同志旧居,西柏坡丰碑林,西柏坡廉政教育馆等多个远近闻名的教育基地,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雕塑,每一寸油画,感受着革命时代的一件件事迹,接受了一场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实践团也从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得到了一些关于西柏坡的相关资料,作为调研论文研究方向根据之一,并将记录的图片和视频上传到网上,鼓励青少年都要有这种对红色革命地的崇敬观念,领略中共的革命历史。

冉庄的峥嵘岁月

    随后,同学们踏上开往冉庄的列车,开启新一站的社会实践。至冉庄,这个重要的革命老区,现如今依然威严的屹立于华北平原,庄严地昭示着那年他的英勇与悲壮。天空中飘来蒙蒙细雨,气压低沉,同学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冉庄。冉庄地道战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略遗址,地道包含很多内容:地道指挥部、休息室、储量室、老旧的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阱等。实践团的队员们边看边思考着:“冉庄地道战遗址,就是冉庄人民光辉斗争业绩的历史见证, 也是冀中人民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典型实例,它的教育意义应该源远流长。”

    一地又一地,一站有一站,红色走访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关于红色旅游景区教育意义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实践团将带着他们的所思、所想开启新的工作......

奉献青春  爱行山区

——记化学工程学院“爱之翼”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小队

    7月17日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爱之翼”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小队在秦皇岛市驻操营镇青龙满族自治县花厂峪,开展了为期10天的“奉献青春•爱行河北”志愿服务活动。在化学工程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艾老师、带队项璞玉老师、指导老师王媛媛的带领下小分队来到花厂峪希望小学,在这个面积小,却很简单、整洁的地方,同学们开启了他们的爱心支教。

支教活动分为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两部分,支教团队首先初步了解了花厂峪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通过一节手工课,让孩子们放下拘束,一张张彩色的折纸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青蛙、小船、千纸鹤,这普通的折纸给孩子们的课堂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虽然条件简陋,但孩子们的积极性却不减毫分。为准确的给孩子们进行讲解,小分队决定开展一对一、整体班级相结合的特色教学,大家根据自己的分工积极备课,希望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课下,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读着由化学工程学院教师捐赠的64本爱心图书。“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你们辛苦了!”花场峪的孩子李金泽的妈妈朴实地说道。

    队员们还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分别组织了实验、课后辅导等多种形式教学。小分队还去到学生家里一对一走访,很多家长都反映说,小分队的同学们下雨天还冒雨走这么多山路给孩子补课,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只想让他们将来能考上一个大学,走出山里,希望你们能常来。每一句话都触动着队员们的心。活动结束前的两天,孩子们都争相要跟队员们照相,舍不得他们离开。情感不知道在何时产生,总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温暖。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渴望知识的双眸,是队员们坚持的动力。

    奉献青春,让爱行遍山区。

回味历史,筑梦未来

----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建筑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7月23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空间”小分对在北戴河村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在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实地勘察,民情走访,查阅资料等放式。对北戴河村的环境,民情,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全面了解了北戴河村的发展史。

实践小分队成员在走访前经过数月的资料整理,确保对北戴河村的历史有充分了解之后,奔赴了实践地北戴河村,队员们的到来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在村民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了驻扎在这里的艺术院落,队员们也被这里浓郁的艺术气息所感染。

    随后几天里实践里,队员先后对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市场空间、街巷空间、村委会公共空间进行了实地考察,实践队员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村民的日常所见,所闻,所感,深切感受着村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村子的交通、环境、文化发生的巨大改善,感受着村民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体会着改革与发展带给人民的益处。

    队员们为了更好的了解北戴河村的发展,顶着炎炎夏日,在村子里奔走,他们四处走访调研,拜访了几位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参加过革命的老红军刘老先生说道:“新中国的变化可大了,小米麦粥变大鱼大肉,粗衣草鞋变洋群西装,茅屋变楼房,以前出门靠走现在出门靠坐。现在人们吃的越来越丰富,穿的越来越讲究,住的越来越宽敞,行的是越来越方便。孩子们这都是党的领导的好啊,新中国强大了,人们也越来越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