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7月15日
第 三 期
习习春风山水清,美丽中国踏歌行
——昌黎校学生会“青春支队,绿色之行”社会实践团走进社区和村庄开展环保宣讲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意志坚定,艰苦奋斗;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不畏困难,砥砺前行;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创新实践,投身社会,他们就是昌黎校区校学生会“青春支队,绿色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7月12日到15日期间,“青春支队,绿色之行”社会实践团多次进村庄、进社区开展“美丽中国,环境保护”的宣讲活动。队员们先后到达沈庄、吴庄、邢庄、中卓庄等十个自然村庄以及六合上城、东山公园等地,向村民们宣讲有关垃圾分类、白色垃圾污染、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牲畜粪便的处理和如何正确焚烧秸秆等环保知识。实践队员们不是单纯的宣讲政策保护环境,而是具体从怎么做的方面来引导村民进行环境保护,让环保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邢庄村干部对实践团的工作好评连连,“学生们到村里宣传环保知识非常有意义,以后希望大家常来!”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认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并细致的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实践团的宣讲,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为未来垃圾分类等环保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打开心灵的窗户,拥抱星星的孩子
——外国语学院“心之窗”社会实践团关爱自闭症儿童实践活动
社会上有一群孩子被称为拥抱星星的孩子,他们平时沉默寡言但同时渴望与他人交流,他们有时行为特殊但同时希望被他人理解尊重,他们是一群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爱的自闭症患者儿童。为了帮助自闭症患者儿童取得行为进步和改善,提高交涉能力,强化事物认知能力,外国语学院“心之窗”社会实践团于7月12日开始了为期8天的“关爱服务自闭症儿童”的实践活动。
实践第一天,团队成员受到“秦皇岛市星曜孤独症康复中心”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得到了进行康复中心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详细地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与状况,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当天,团队成员对患者儿童进行儿歌指令动作训练,取得良好效果。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与患者儿童积极互动,认真指导,效果显著。随后,团队成员结合孩子们普遍的特征和状况,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丰富有趣又有效的康复训练系列活动,有重点地锻炼孩子们的独立操作能力、思维反应力和认知辨别力,希望孩子们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改变。活动期间,团队成员积极配合辅导老师,做好各项辅教工作,与辅导老师勤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参加了家长培训会,深入了解到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与情况,进一步认识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团队成员王丹感叹道:“在和孩子们接触后,我和他们的内心距离感觉更近了,他们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世界,渴求摆脱罩在心中的薄纱,我们要将他们渴求融入社会的呼声传递下去。”
通过本次“关爱服务”之行,团队成员认识了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与孩子们度过了充实有意时光,学习了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帮助孩子们取得进步和提升。“心之窗”实践团成员将秉持“关爱、负责、服务”的意愿陪伴孩子们,将他们的心声带到社会,让更多的人倾听到他们的声音。
普法宣传进社区,法律知识暖人心
——文法学院“法家讲坛”普法实践团开展系列普法活动
为丰富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促进普法工作开展, 7月13日起文法学院“法家讲坛”普法实践团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7月13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法家讲坛”普法实践团走进孟营新村,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 法律知识暖人心” 系列普法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首先在社区内设立普法站点,摆放法律宣传板,对社区居民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随后,成员们向社区居民发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的法律宣传手册,并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表达方式为居民们全方位讲解其内容,社区居民们认真聆听,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7月14日-15日,“法家讲坛”普法实践团联合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参加筹办了为期两天的“普法夏令营”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对参加活动的“小营员”进行了耐心负责的法律知识普及,使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法律知识,促进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此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同。接下来,实践团成员们仍将奋斗在普法实践活动的第一线,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知识深入更多领域。普法之路,从未停歇。
微光温暖乡村,成簇方是曙光
——城市建设学院“一片微光”实践团走进乡村开展帮扶教育
2019年7月12日,来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一片微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的钱杖子村开展为期10天的教育关爱服务活动。
当实践团队来到村里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贫困乡村生活的艰辛。破旧的房屋、不便的交通、时有时无的通讯、匮乏的师资都是这个乡村最真实的写照。实践团的到来,希望在这个为期不长的时间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弥补教育某些方面的空缺。
实践团在积极与村委会沟通情况后,为这里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手工、口语等内容丰富的课程,实践队员在课程开设中看到了乡村孩子们的灵性、内心的纯洁以及他们的无限潜力,他们一次次给了队员们惊喜,让队员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能力不应该因为这个山村的条件而被掩盖。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也受到了各种挑战和磨练。首先是交通,队员们每天需要起大早徒步从住处赶往学校,而且要把一整天需要用的教具还材料抬到学校,队员们在行走中体验着乡村孩子们日复一日的漫长的上学路。其次是通信,在村里的几天时间,时常停电,在这个网络科技如此普遍的时代,一旦停电,无线网断开,手机2G,队员们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是无法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所谓教学相长,经过跟孩子们的接触,他们也教会了实践队员们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孩子们会在黑板上写下“我喜欢老师”“我和老师都是好人”等字样,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着对这群年轻“小老师们”的喜爱;他们会悄悄地把队员叫到一旁,贴在耳边说“你长得很漂亮,我喜欢和你玩”;会把她们最珍贵的东西送给队员们。那份纯真是成长过程中最容易丢失而又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让队员们明白了一名大学生应不忘的初心。
本次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队员们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化成一道光,给这个乡村送去希望。但一个团队的力量终归是薄弱的,队员们真切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教育关爱服务事业当中来,当一片片微光集中成簇的时候,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