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重要通知 青春动态 院系新闻 上级精神 返回首页
  首页 > 志愿活动
我是太阳下的一滴水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19日 00:00】

回忆起这些磨炼和惊险,秦豹淡然一笑:“当你到了灾区,当你每天都在为灾区人民做事,你就会忘记危险,忘记辛苦,只会一门心思地把事情做好。”

  在秦豹写下的一篇随笔里,条件艰苦的生活甚至还有了那么一点诗意:偶尔停电,偶尔停水,偶尔没有电视,偶尔没有网络,偶尔会地震,偶尔会滑坡。然而,就着一包榨菜,兄弟们可以兴致勃勃地谈论未来;就着一包花生,兄弟们可以促膝长谈…… 

  将论文写在工地上

  为了投身抗震救灾,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在许多人看来牺牲很大,甚至有点傻。可秦豹这样说:“在这两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有机会践行了‘修路、架桥、建学校’的人生信条。”

  在援建工地上,秦豹欣喜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原来可以在这么广阔的天地里得到实践运用,还独立管理工程,与施工、设计、监理、审计人员共同商讨技术方案,并综合考虑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因素。他和同事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来的路桥工程管理模式,在全国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得到认可,被称为“湖北模式”,并在其他灾区推广。

  秦豹即将返校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他的毕业论文选题,便来自鲜活的工地一线--结合我省援建汉源县龙潭沟一号大桥具体施工内容,将其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阶段的受力,从设计、模型分析到施工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技术进行总结,为以后的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秦豹感到,通过两年的历练,他不仅锻炼了专业能力,还提升了内心修养,无论是协调、沟通能力,还是对事物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这都是将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他深有感触地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够做一个标准的人才,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都可以尽自己的力对社会做有用的事。”

  国家、社会和母校没有忘记这个默默奉献的小伙子,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获武汉理工大学“五四青年标兵”称号;获“国家西部计划”铜质奖章;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杰出志愿者”;四川省、雅安市分别颁发了抗震救灾纪念章;相继当选为“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团中央评其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回首不平凡的经历,秦豹却朴实地说:“我只是一滴怀着奉献之心的水,在阳光的折射下光彩璀璨。我愿将自己有限的青春奉献在无限的志愿服务事业上,更愿无数的奉献之心同我一起汇成志愿服务的海洋,奔涌去灾区、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秦豹,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生,在他24岁的人生阅历中,以其坚韧的毅力奋斗求学,以其无私的奉献回报社会,以其务实的作风钻研科学,谱写着当代大学生青春靓丽的人生光彩。

  艰辛的求学之路

  2003年9月的一天,17岁的秦豹站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校门前,回想起过去艰辛而执着的求学道路。

  秦豹出生于安徽阜阳一个小村庄。家乡很贫穷,还常年遭受洪灾,而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落后。当时,村里人都不太重视教育,只有5个孩子上小学。秦豹家境贫寒,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却非常支持子女读书,他也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上学,天黑了才下课,小秦豹常常在乡间小路上一边奔跑一边大叫,以驱散心中的恐惧感。上学要经过一条没有桥的河流,冬天不小心掉到河里,衣服都结成了冰,他仍坚持上学。简陋的教室里,一条长木板垫几块砖便是课桌,他和同学们坐在地上上课。

  上小学的经历,令秦豹深感必须用知识改变命运,也从小养成了自立、坚强、乐观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年长的乡亲常常说起:“修路、架桥、建学校,是人生中的三大善事。”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信念。

  上高中后,秦豹从每天不到3元的生活费中省下钱来,每晚买支蜡烛,宿舍熄灯后继续读书。高考后,他被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路桥系录取。

  只身来校报到时,武汉理工大学热情地拥抱了这个心高气傲的少年。比起家境富裕的同学,秦豹的学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军训刚结束,他就找了一份家教的兼职,此后每个寒暑假都在武汉打工,就连每次过年也只是匆匆回家团聚两三天。发促销传单、卖花、在楼道和学院值班,当保安、卫生员、学工助理,甚至复习考研期间也在校图书馆打扫卫生。勤工俭学报酬和奖学金,使秦豹大学四年再没向家里要过学费和生活费,还供妹妹读书。

  学习和生活虽然有些艰辛,秦豹的业余生活仍十分充实,经常到敬老院、孤儿院开展志愿服务,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参与社区义务家教等爱心活动。他的想法很朴素:“在家乡遭受到洪灾时,我和我的家人都受到过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我也应该为这个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要的人生选择

  本科毕业时,面对着多家大企业的录用单和本校研究生录取通知,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秦豹决定先参加工作,来到武汉市交通系统的一家单位。鉴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单位破例允许他边读研边工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看着电视上抗震救灾的直播,秦豹流泪了:我该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他积极为灾区中小学生募集文具、图书、体育用品,更作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到灾区当一名志愿者,让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当年7月,秦豹放弃月薪数千元的舒适工作,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奔赴四川省汉源县,每天奔走在援建工地现场。

  在这里,秦豹住帐篷,蹲仓库,攀爬过海拔2000多米的绝壁,被工地滑落的石头砸伤过腿。一个多月过去了,光鞋子就穿坏了3双,瘦了5公斤。母校送来4000元慰问金,他却为汉源三中的贫困孩子送去满满4箱练习本、笔以及其他文具。在灾区的第一个中秋,秦豹和几个志愿者一起沿着绝壁,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古路村小学,给孩子们送去了图书、体育用品、书包和月饼,只是为了孩子一句“想尝尝月饼的味道”。他还主动承担起了古路村小学修缮的设计任务。

  在一次调查途中,秦豹看到当地许多小学生趟着河水上学,书包都湿了,便通过网络与香港无址桥慈善基金联系,终于争取到近30万元资金和物资,并组织了武汉理工大学5名在校学生和30多名志愿者,与香港10名义工一起修桥。他运用专业知识,带领团队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在马烈乡和后域乡各修建了一座“无址桥”,解决了近1300人出行难的问题。

  由于出众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秦豹被调到湖北省援建办工作,从志愿者变为工程师。他参与了近14公里道路和3座大型桥梁工程建设,主要从事路桥工程建设现场的质量、安全控制,对外协调以及工程计量工作。

  面对投资近3亿元的建设项目,秦豹谨慎至极,吃饭、睡觉,甚至做梦都在想着工程的事。他走遍了萝卜岗每条小道,对新修的公路每一段的路面有多宽、多厚、用了多少钢筋水泥都了如指掌。每天在修路架桥的工地上来回奔波10多个小时,却从来不喊一声累。有次在工地查看质量时,坡体突然坍塌,他来不及闪躲,双腿被石块砸伤,仍坚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