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重要通知 青春动态 院系新闻 上级精神 返回首页
  首页 > 领导讲话
卢雍政同志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 2009年06月06日 00:00】

刚才,陆昊同志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要牢牢抓住思想引领这个根本任务,把握规律,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高校团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全团做好高校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团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就是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方位。

  共青团学校战线组织比较健全、干部队伍总体素质较高、团员人数众多、工作基础较好,在全团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同时,学校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学校团的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共青团工作全局,对全团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要有更高的目标,要在吸引凝聚青年,进而影响动员青年方面走在全团前列;在履行根本职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走在全团前列。

  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呼唤千千万万适应新形势、具备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总结过去经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任务。每逢历史的关键时期,学校尤其是高校就会成为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领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校共青团工作,需要高校党政领导、需要全团特别是学校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学校战线要把在全团实现率先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和追求。下面,我结合贯彻落实陆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就推动学校战线形成新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谈几点意见。总的来讲,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把握四个基本要求,解决四个重点问题。

  一、 要突出一个根本目标:育人

  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要求,体现了团的性质,体现了青年的需求,与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完全一致。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共青团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陆昊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和刚才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围绕高校育人的目标体系,找准切入点。他提出了高校育人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二是帮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帮助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四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五是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上述五个目标是递进的,第五个目标是最重要的目标。我们讲组织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关心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现在全团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说到底也是为了培养人,是要为党赢得青年。高校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担负起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把这项任务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检查和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校团组织都为党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是共青团的光荣与骄傲,也是学校战线在全团基础性战略地位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把育人工作抓得更好。

  二、要推进两大战略任务: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

  近半年以来,全团围绕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进而实现团的总体功能,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开展了深入调研。吸引凝聚青年是共青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吸引凝聚青年,一要靠思想引领,二要靠成长服务,这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两大战略任务。
  思想引领,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着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校共青团的首要战略任务。先进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吸引人、凝聚人、激励人。面对社会思想的日益多元化,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大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学校战线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帮助他们打牢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思想引领强调的是对青年的引导和带领,是在完全贴近青年基础上的引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成长服务,就是围绕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网络化的一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面临着成长发展的较大压力。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成长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大学生的服务有多少,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服务的成效决定着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长服务要面向广大青年学生,要着重解决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围绕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开展工作。从世界范围看,青年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就业方面,也可以说就业问题本质上就是青年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今后两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为实现成长服务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由于大学生人数众多、就业问题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做好这个群体的工作,对于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先进的思想可以吸引凝聚青年,有效的服务同样可以吸引凝聚青年。要把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三、要抓好三大工作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和综合素质拓展

  按照育人的根本要求,着眼于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我们对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布局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三大工作领域: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打基础的工作;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的大学生服务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解难题的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是促发展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突出先进性,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和综合素质拓展工作侧重突出群众性,这样学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成长服务和素质拓展为支撑的品字形工作格局。

  1.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不长时间的实践,带给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就是要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带领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形成导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分层推进。不同学生的思想水平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奋斗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大学生最缺的是实践锻炼,通过引导他们投身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把科学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党的功绩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把远大理想与扎实奋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合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今后一个阶段,要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学校战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形成党政高度重视、全团协同配合、社会广泛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着重在扩大培养规模、拓展培养内容、丰富培养载体、健全培养机制、提高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要善于运用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载体,理论社团、红色网站、党校团校等阵地,网络、手机等新传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善于协调和运用好团内团外资源,推动工作的基地化、制度化,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有机衔接,保证这项工作规范、科学、有序地推进。

  协助学校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是共青团学校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将会进入一个相对敏感时期。高校团组织和团学干部要高度重视校园稳定工作,发挥贴近学生的优势,密切关注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努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高校团委要慎重出台有关学生工作的政策,确需出台的要向上级团组织报批。

  2.以促进就业创业为核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共青团组织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战线要高举促进就业创业的旗帜,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扎实工作,努力探索,打造新的品牌,创造精品工程。高校团组织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战略问题来研究,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青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优惠政策,团的优势来自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和对学生的有效影响。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素质和技能、扶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既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全程服务,又要突出入学和毕业两个重点阶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服务,又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重点群体;既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各项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又要突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这个重点环节。在集中力量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学校战线还要继续做好以倡导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的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为重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探索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维权机制为重点的大学生权益维护工作。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校园文化,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文化育人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是共青团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阵地。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选择日趋多样的今天,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牢牢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和平条件下,文化阵地从来都是敌我斗争的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近些年来,各种势力通过公益维权、传播宗教等形式加大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渗透,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要把握好四个基本要求:克难点、收战线、出精品、办实事

  高校共青团具有很好的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面对党中央对共青团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团中央书记处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高校共青团必须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切实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和凝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努力实现“重振雄风,率先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共青团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基本要求。

  1.克难点。学校战线团的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也存在难点和薄弱环节。相对于高校,中学是难点;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是难点;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是难点;就学生群体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上述学校,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影响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初高中在校学生接近8500万人,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学生超过1100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各类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果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能有效覆盖他们,团的工作和活动不能有效影响他们,共青团就无法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学校战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克服上述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推动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实现新突破。

  2.收战线。共青团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与履行根本职责最直接的地方,紧紧围绕党政的要求、青年的需求,结合团的实际开展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共青团形成了许多好的工作品牌和工作项目,但也存在战线过长、项目过多、资源使用过于分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收战线,不是简单地砍掉几个工作项目,也不是盲目地收缩工作领域,而是基于实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对现有工作内容和项目的战略性放弃和战略性坚持。对于那些与培养人的目标关系并不直接,耗费资源多,成效不明显的工作内容和项目,要果断地放弃,把它所占用的资源重新整合,投入其它工作。同时,对于认准了的项目,就要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一抓到底。学校战线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战略性坚持和战略性放弃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放弃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3.出精品。打造精品,是提升共青团组织影响力,增强对青年吸引和凝聚的重要途径。所谓精品,就是指那些主题好、受欢迎、影响广、效果好、可持续的工作项目,一般具有较高的党政支持度、社会关注度和青年参与度。精品的社会影响力,是一般工作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影响全团、带动社会,影响一批甚至一代青年。从60年代、7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到80年代的学习张海迪活动、新长征突击手,再到90年代以来的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包括学校战线的“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和项目,都是共青团工作的精品,可以说在一代甚至几代青年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高校共青团要树立精品意识,把出精品作为努力的方向,各地要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4.办实事。这既是工作要求,也是作风要求。长期以来,学校战线广大团干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为学校建设、学生成长、共青团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是一支值得信赖、朝气蓬勃、大有可为的队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团干部包括一些高校团干部身上,也存在诸如作风不扎实、有短期行为等突出问题。办实事,首先要有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要有对学生工作规律准确、深刻、富有前瞻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工作的根本,才不至于频繁更换工作频道,才能在持之以恒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取得工作实效。办实事,还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从谋划工作开始就要把落实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只有我们的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我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才能一点一点产生,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才能逐步增强。

  五、要解决好四个重点问题:组织建设、动员能力、团干部队伍建设和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后,就必须找准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集中力量,依靠创新,逐个突破,推动高校团的事业实现新发展。

  1.组织建设创新要走在全团前列。组织覆盖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基础。在这方面,学校是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最好的。但是,形式上的覆盖并不等同于思想上的覆盖。实现对全体学生真正有效的覆盖,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高校团组织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深刻把握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广宿舍建团、社团建团、自组织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不怕多重覆盖,就怕不覆盖。要特别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的边界上,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础。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学联建设,既要坚持和加强团组织对学联工作的指导,也要鼓励学联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团组织要深入研究团建的新领域、建团的新方式和开展工作的新手段,为团的其它战线提供经验。

  2.动员学生的能力要有明显提升。只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动员青年,才能够有效的影响带领青年,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有了组织覆盖,没有动员能力,覆盖就没有意义。目前,动员青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组织动员是基础,是共青团的基本动员手段,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所在。高校团组织要充分认识组织动员的重要作用,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活跃的组织生活、行之有效的组织制度、传统的组织活动阵地,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动员,不断提高组织动员的能力。对于社会化动员,我们已经有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一是志愿服务。在今年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过程中,志愿服务显示出作为社会动员方式的强大力量。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方式,而不仅是工作的终端,在做好品牌、扩大影响、传播理念的同时,花大力气研究其作为动员方式的特点和规律,使志愿服务能够为团的组织化动员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互联网。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8.8%,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年占到80%以上。可以说,网络对青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网上联络,网下聚集,成为青年聚集的突出特点和重要途径,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互联网吸引青年、影响青年,进而有效动员青年的机制。高校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社会化动员和组织化动员的有机结合,推动动员学生能力的明显提升。

  3.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加快构建。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从全团工作整体布局出发,深刻分析学校战线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重要工作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战线的重要工作任务。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相匹配、相适应的问题。要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根据青年的成长规律,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培育、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要聚焦学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能,根据职能规划教育内容;二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特点开展分层教育;三要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形成教育工作的链条。要从巩固学校战线基础性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实现事业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这一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4.团干部队伍建设要不懈推进。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适应新的要求,高校团干部要加强学习,做青年学生学习的表率;要深入学生,深入生活,熟悉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要加强对所在高校重点学科的了解,加强对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的了解,做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深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性;要在面对困难、矛盾不退让、不回避的过程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高校团干部主要来自学生,要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保持良好品行,锤炼过硬作风,增强自身的感召力。总之,高校团干部要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政治上可靠、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做到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同志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共青团组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高校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有学校战线特别是高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学干部的努力拼搏,高校共青团工作一定能够率先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创造新经验,一定能够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作出新贡献。